《我在南宋能网购》正文 节33 “内阁”

    节33

    恭州城,秘书处。

    秦国城、韩子德、张坷涵以及肖恒的两个学生李民、张二小拉着木头凳子坐了一圈,而在他们“包围”之中的,则是内务部部长张岚。

    之所以做出这“三堂会审”的姿态,还是因为沈钧一家被捕的事。

    沈钧作为前朝宰相本身就是大儒出身,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暂且不提,在朝堂之外的名声甚至要比赵朞这个皇帝还更高一些,不说是一呼百应至少也是跺跺脚就能让整个士林震三震的大人物。

    而沈钧在暗地里串联地主捂粮不卖哄抬粮价这种事,在主流社会来看其实算不得什么大事……毕竟这个年代的主流意见表面上看是读书人的意见,但实际上却是被地主阶级所把持的。

    毕竟“耕读传家”可是读书人最推崇的生活方式,而有能力耕读传家养得起读书人的,肯定不可能是普通佃户。

    哄抬粮价在秦府看来是天大的罪过,但在“主流民意”看来却无伤大雅,所以矛盾就产生了。

    秦府若是以这个理由来给沈钧定罪的话,那可是要得罪天下读书人的……

    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很简单——读书人背后是地主阶级,地主靠左手借贷、右手卖高价粮的循环来做大。

    而一旦沈钧都被定了罪,那么地主阶级哄抬粮价的这只手可就被斩断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沈钧的被捕让蜀地的读书人群情激愤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这些读书人就不知道哄抬粮价不对吗?当然不是!他们什么都清楚,但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读书人永远是最拎得清的。

    这就叫嘴上的仁义,心里的生意。

    而现在的秘书处中,也恰好是三个传统的读书人外加三个秦府嫡系,所以他们之间的意见不一也就在所难免了。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给沈钧定什么罪,毕竟批捕沈钧的命令是肖恒亲手签的,这是他们绝对无法修改的,但在罪名的量刑上肖恒并没有指示,也就给了他们争论的空间。

    “……别忘了沈钧乃是前朝国相!如此草率的处理毕竟激起天下民愤!”

    秦国城义正言辞的说。

    肖恒的这个大舅哥是传统的读书人,当年也是状元出身,留过京也外放做过官,最后又调回了中央进了翰林院,可以说是个非常符合传统观念的宰辅之材。

    他混迹官场这么多年,其经历多半与秦荐的官途相关,但毕竟也算经历过浮浮沉沉,自然也就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价值观。

    在场三位读书人中,秦国城是最坚定的给传统读书人立场站台的人。

    “哦~~~前朝?”张岚声音微微上挑,阴阳怪气的挑衅道。

    如果换个油滑点的官员,此刻必定不敢与秦国城唱对台戏的,毕竟秦国城可是肖恒我在南宋能网购(香两岸)最新章节手机访问:https://m.xtxtaikan.com/wapbook74140/35429169/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