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收录时间: 2020-06-22 00:16:23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并大菩萨文殊师利等大众围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言。佛子。我今为诸众生于四圣谛心生颠倒。恒处轮回不能免离。说此真实四圣谛法。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等觉。云何因缘。而诸众生不能远离如是虚妄轮回之中不觉不知。佛言。文殊师利。我见众生受如是虚妄轮回。何以故。善男子。皆因无始已来妄生计执分别彼我。文殊师利。以是因缘。受此愚痴业报虚妄轮回。何以故。是诸愚痴众生。不闻不知最上一切寂静法故。不自思惟警悟三业。恣身口意造众烦恼。
阅读源
联系站长索引该书籍 交流群:389887808
ID 源名 最新章节 状态 响应时间 操作
热门小说
作者:沉默的忧伤
爹爹不疼,姥姥不爱的富家子,被所有人抛弃,浑浑噩噩的混着日子。 一次香艳的阴谋,毁了他的一生。 这一切,都要从一款跨时代的三国游戏开始。 游戏中,他机缘巧合的转职成野人,独占神农架,坐拥神农谷,建城争霸! 这里有名震天下的历史武将,艳绝当代的历史美女,他该何去何从? 新书:《万古武神》求支持
作者:木瓜黄
作者:我吃西红柿
我叫孟川,今年十五岁,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
作者:忘语
一名在无数凶徒中长大的亡命少年,在从被囚之地逃出升天后,又机缘巧合下另换身份,进入某一修炼宗门中,从此一个无法想象的大千世界向他敞开了大门,但阴差阳错下,又不得不面临随时可能丧失神智,化身成滔天魔物的杀身危机…… 《凡人修仙传》续作,《《凡人修仙之仙界篇》已经在起点中文网上传了,欢迎大家继续支持哦!
作者:霉干菜烧饼
一份兼职合同,让叶帆成了冰山女总裁的冒牌男友,只想赚点小钱,过安逸日子的他,从此身边美女如云,风波不断。“那啥……美女,男友转职老公,额外加钱不?”
推荐小说
作者:张三丰
《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题明张君宝(即张三丰)撰,清李西月重编。载《道藏辑要》毕集。此书虽题名张君宝撰,但除收称名为张三丰之著作及其传记(皆有待考证)以外, 又多收其弟子传记、道派承传、后世著作及灵异事迹等资料,故它并非张三丰著述之全 集,实乃后世张三丰派(隐山派)事迹、著述之汇集。
作者:智旭
統論所緣。凡有三境。一性境。二帶質境。三獨影境。一性境者。性是實義。相分色從相分種子所生。故名為實。此復有二。一無本質。二有本質。一無本質者。即第八心王所緣根身器界及諸種子。但是自變自緣。不假外質。然約器界及他人之浮塵根。既是共相識種所變。亦得說有外質也。根本智親證真如。雖不變為相分。亦名性境。二有本質者。即今五識所緣現在五塵。及明了意識初念并定中獨意識所緣定果色等。皆托第八識之相分以為本質。隨即變為自識相分而為所緣。猶如鏡中所現群像。雖約真諦言之則皆如幻如夢了無真實。而約俗諦言之則五塵即是五識相分。從種子生還熏成種。不同空華鏡像兔角龜毛。亦復不同去未來之不可得。故名性境也。帶質.獨影二境下文方解。現量者。現顯現。量度量。五根對境分明顯現。依之發識緣慮度量。雖無隨念.計度二種分別。然有自性分別得彼性境不錯不謬。任運了別不帶名言也。三性者。善.惡.無記也。五識能助第六意識作善惡業。若與信等相應則善性攝。若與無慚等相應則惡性攝。俱不相應則屬無記性攝。故云通三性也。
作者:延寿
夫不體道本。沒溺生死。處胎卵濕化橫豎飛沈之類。於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塵。於人身中多生邊夷下賤。及處中國。或受女身。若為男子。癃殘百疾。設得丈夫十相具足者。處恐畏世生五濁時。以肉為身以氣為命。一報之內如石火風燈。逝波殘照瞬息而已。於中少天非橫殂者。不計其數。或有得天年壽極耳順。萬中無一。脫得知命之歲。除童稚無知。至三十豪四十富。且約其間三十年。於中有疾病灾禍愁憂苦惱。居強半矣。所以昔人有言。浮生一月之中。可開口而咲。只四五日矣。故知憂長喜促樂少苦多。如在萬仞之危峯。似處千尋之滄海。縱得少樂畢慮漂沈。且夫有生勞我處胎。有老奪我壯色。有病損我形貌。有死壞我神臁S袠s縱我驕奢。有辱敗我意氣。有貴使我憍倨。有賤挫我行藏。有富恣我貪婪。有貧乏我依報。有樂動我情地。有苦痛我精神。有讚起我高心。有毀滅我聲價。乃至寒則逼切我體。熱則煩悶我襟。渴則乾我喉。饑則羸我腹。驚則懾我魄。懼則喪我魂。憂則撓我神。惱則敗我志。順則長我愛。逆則起我憎。親則牽我情。疎則生我恨。害則殞我體。愁則結我腸。乃至遇境生心。隨情動念。或美或惡俱不稱懷。皆長業輪盡喪道本。其或更詭於君悖於父。傲其物趨其時。獸其心狐其意。苟其利徇其名。誑其人諂其行。附其勢欺其孤。淵其殃崇其業。扇其火吹其風。驟其塵背其覺。邪其種睽其真。但顧前非慮後。口謀去靡思回。唯求生焉知滅。則念念燒煑。步步溝隍矣。如今或得剎那在世。須蘊仁悲。行善修心除非去惡。書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是以世間逆順種種因緣。空受身心妄苦皆為。不知三界唯是一心。以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及第八識。皆是現量所得。無心外法。以第六明了意識。比量計度而成外境。全是想生隨念而至。若無想念萬法無形。故經云。想滅間靜識停無為。又云。諸法不牢固。唯立在於念。善解見空者。一切無想念。若了一心之旨。心外自然無法可陳。豈有欣戚關懷是非干念。佛頌云。未達境唯心。起種種分別。達境唯心已。分別即不生。既了境唯心。便捨外塵相。從此息分別。悟平等真空。故起信論云。一切境界唯心妄動。心若不起。一切境界相滅。唯一真心徧一切處。是故三界虗偽。唯心所作。離心即無六塵境界。乃至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先德云。心外有法。生死論迴。心外無法。生死永弃。經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論云。三界無別法。但是一心作。既信一心。須以禪定冥合。如經云。若能教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令行十善。不如一食頃一心靜處入一相法門。若能諦了自心。以此定慧相應。則能不動塵勞。便成正覺。平生所遇。莫越於斯。普動後賢。可書紳耳。
作者:吴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作者:玄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作者:义净
此颂是龙树菩萨以诗代书。寄与南印度亲友乘土国王一首。此书已先译神州处藏人多不见。遂令妙语不得详知。为此更定本文。冀使流通罔滞。沙门义净创至东印度耽摩立底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