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收录时间: 2021-02-06 03:25:03
无厘头的武侠小说,五名现代大学生,不知道什么原因误入古代,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遇见了古代侠客们,但是,却因为拥有同样的大侠梦激发了他们做大侠的斗志、、、还是那句话,看了,笑一笑就好
阅读源
联系站长索引该书籍 交流群:389887808
ID 源名 最新章节 状态 响应时间 操作
热门小说
作者:黑夜的瞳
作者:高月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李世民、窦建德、王世充、李密、萧铣、张须陀、李靖、苏定方.....大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又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隋末天下,群雄争霸,美人似玉,江山如画,唯强者可居。   魂系千年,权门庶子,黄沙百战,气吞万里如虎,对面李唐的强势兴起,他敢与之争夺天下否?
作者:伟岸蟑螂
张小强是个小人物,本是一名混吃等死的小吊丝,宅在家里的他,躲过丧尸病毒的首次爆发,看到同住一个小区的邻居变成丧尸,他感受到了无边的恐惧,他在人吃人的末世中孤独求生,最后受尽孤独折磨的他,拿起了自己的装备,走向了外面狼烟滚滚的世界。 他以顽强不死的蟑螂为榜样,因为蟑螂会在末世的夹缝里活下去,直到夹缝再也容不下他。 他在残酷的末世离,绞尽脑汁,做陷阱,建基地,抗尸潮,与人斗,与天斗.
作者:时镜
作者:古羲
【万订爆款,火爆爽文】 有一刀斩杀黄金巨龙的低等骷髅种 有身怀十大宠兽秘技的看门土狗 更有自称为神的打工妹…… 这是一个得到系统开店,在破碎远古培育宠兽的故事。 当荣光覆灭,血脉逆流,昔日的存在将再度回归,一切都是毁灭!
作者:半亩南山
重生到86年的东京,陶知命在泡沫时代中潇洒崛起。从东京开始,他是时代繁华大幕后最举足轻重的年轻人。 财富,女人;权力,名声。陶知命如同来自另一个次元的猎手,瞄准的猎物,包括即将沸腾在信息时代里的全球人心。 这是一本都市商业文,无系统,符合大佬口味的请点击收藏。 已有三本老书,从未太监,请放心收藏。 书友群:516470563
推荐小说
作者:[法]雨果
名家推荐世界名著”系列丛书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为基准,选编了其中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对作文写作有帮助的篇目,并邀请文学名家安武林、李学斌、谭旭东、樊发稼亲笔导读,引导青少年读者更深了解名著,读懂经典。原汁原味的故事呈现,通俗有趣的语言文字,具现代气息的精致美图是本套丛书的三大亮,为青少年读者营造了品读名作的氛围。那么,别再犹豫了,让我们枕着经典睡,一起纯净而甜美的文学殿堂吧!
作者:杨谷怀;刘海月
每一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浸润在先民们创造的文化中,同时自己也创造着文化,并汲取着他人创造的文化。个体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文化的发展是无限的。没有广博的基础便没有高耸的大厦,广泛地涉猎文化常识对每个人的成才都至关重要,这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本书分上下两篇,从地理、历史、文艺、民俗等多个方面向读者介绍2000多个中外文化常识,衷心希望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素养。
作者:李宗吾
本书在深度挖掘李宗吾之厚黑学精髓的基础上,总结出极其有效、极其实用的厚黑之道,这些厚黑之道能让你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能让你在求人办事时得心应手,能让你在事业的成功之路上更快捷、更顺利地达到你预期的高峰,能让你在处世时畅通无阻。
作者:李宗吾;翟文明
“厚黑教主”李宗吾(1879~1943年),四川富顺人,生平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为人正直,聪颖机智,治学严谨,几十年间目睹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愤而在民国初年写出《厚黑学》一书。从此之后,李宗吾便以“厚黑教主”自号,而开创“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后来,李宗吾在此作品的基础上,又陆陆续续写了《厚黑原理》、《厚黑丛话》、《中国学术之趋势》、《社会问题之商榷》等一系列著作,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更加详细、深刻地论述了厚黑学,使厚黑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作者:龙柒
掌握《活学厚黑学,活用心理学》中的处世之道,可以对你起到启迪智慧、更新观念的作用。如果加以积极实践,更是能够增长才干,甚至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真正实现在生活的波涛中乘风破浪,奋勇向前,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作者:[宋]司马光
简单地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时间跨度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包括了战国时代、秦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它是按时间先后记录历史,所以称为编年史。   《资治通鉴》所记录的历史,主要是政治斗争史,记录的人物,也主要是政治人物,他们如何争夺政权,建立王朝;王朝内部又如何争斗、残杀直至衰败.被反对的力量所取代。这个过程中有智慧,也有阴谋;有勇武,也有残忍;有人性的挣扎、固守,也有堕落。虽然书中也记录了一些文人和其他人的活动,但基本上都和政治有关。   本书是从《资治通鉴》原著中选择了若干篇章编写而成。这些故事每一个都相对独立,具有可读性,而连起来阅读,又能从中大致了解《资治通鉴》所记录的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