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小说 + 作者名 搜索更精准
作者:端木
【2017超人气回归作品】这是一个读书人的世界!这是一个思想是至高力量的百家争鸣世界!在这里,诗词可以显像,字画能够化真!诸圣以圣力构筑万里长城,抵挡妖兽和蛮夷狄戎的进攻,换来人族的休养生息!苏林穿越到了这么一个思想的世界,以圣言开智,无字天书承载华夏文人的诗词文赋。上能庙堂之争,除佞臣,破奸相。下可守卫人族,杀妖兽,除蛮夷。画地为牢,指鹿为马,撒豆成兵,画龙点睛!思想之所至,便无所不能!
作者:端木
道教神国与大秦武国的百年之争,上古神说和信仰香火的终极碰撞!信仰天还是膜拜地,是要众生还是要力量?渺小的蚂蚁汇聚成众,是否也能推倒那万世屹立不倒的不周山?羸弱的人族,是如何从脆弱的一魂二魄成长为三魂七魄的万物之灵?信仰天,赐予代表智慧的天魂,开拓可以修炼的天冲和灵慧。膜拜地,获取代表力量的地魂,吞噬万物生机强健自身力气。大千世界,轮回无数朝代。性命双修,汲取万物愿力。回到故事的原点,一切还是从这名落魄书生的土地庙奇遇说起……()
作者:端木
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早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又觉得遭自己的儿皇帝背叛,她有苦恼与无奈。而作为晚清这艘破船的老船长,她时常困惑和迷茫,因为她的身后还有一群饱读“之乎者也”、总是把祖制和“爱国”挂在嘴边的保守派和清议派,一群满洲王公贵族和地方大员等既得利益集团,一群偏激而不顾现实的“热血青年”,更有西方的列强的船坚炮利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她虽试图励精图治、大胆改革,以使大清这艘破船驶向风平浪静的港湾,但她毕竟是个眼光有限又极其贪权的女人,人性的弱点在她身上被一一放大,最终功败垂成。不过,既然她一心要当晚清这艘破船的老船长,那么就得为晚清这段屈辱史和变革史,背上千古骂名……
作者:端木
《1840大国之殇》以大历史的宏观视野,辅以微历史的细节描述,站在中英制度、文化、人事的对比角度,全方位的展示中英那场一个半世纪前的冲突与战争。试图说明,文化冲突会导致战争,而战争考验的是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它跟某个官员的道德与能力无关,而跟体制及文化的合力有关。 第一章要点: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主要讲解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英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和平叩关活动,及双方掌门人的价值诉求。试图说明,清政府敬酒不吃吃罚酒的体制与文化执拗才是导致战争发生的终极原因。 第二章要点:综合国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比较。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工业、农业、商贸、外交等各个角度,对比中英双方的国力。试图说明,文化乃制度之母,战争的胜败,埋藏于文化与体制的深层,而不是传统的什么皇帝昏庸、官场腐败等模式化及简单化言说模式所能概括的。 第三章要点:鸦片:大清人民就爱这一口。大清人民为什么就爱上了鸦片?为何同时期的日本人不爱,英国本土并不禁烟,英国人民咋就不爱这一口呢?还有,针对大清人民的爱好,政府是如何对付的,为什么怎么都对付不了呢? 第四章要点:天朝救星林钦差VS英国“佐罗”义律。当天朝钦朝林则徐与英国商务监督义律遭遇后,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冲突呢?这些冲突背后隐含了如何的文化隔膜与文化敌意?虎门销烟对大清来讲,是胜利吗? 第五章要点:战前热身与战争前奏,文化冲突在继续,林钦差致英国女王的信,在英国成了笑料;更让人不好意思的是,英国议会关于是否发兵中国的争论及议院这种体制,对中国人智商与情商上的羞辱延续至今。 第六章要点:稀里糊涂的战争就开始了。清国不懂西方的游戏规则,坚决不接英国的“哀的美敦书”,所以这战争开始得稀里糊涂;清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国家是与它平等的,所以它把战争当作是夷衅;清国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人民与它不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夷夏大防、满人执政的大背景下,战争刺激了畸形混乱的民族主义情结,于是,上至琦善大人,下至渔民船户,一不小心都成了汉奸。汉奸成了战场上的主要人文景观,甚至成了战争胜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七章要点:冷不丁的,战争就扩大了。悲剧在继续,天朝在继续懵懂。中英双方在智力上的不对等,让这场悲剧增加了诸多闹剧甚至喜剧的成份。 第八章要点:战争的结束和战争的果实。从此中国进入了条约时代。有意思的是,西方人认为,从此与中国平等了。但中国却把这些条约称作不平等条约。